《中国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报告》蓝皮书重磅发布
发布时间:2024-12-162024年12月7日下午,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指导下,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中心、北京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人工智能蓝皮书:中国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创新》蓝皮书。
本报告为首部人工智能蓝皮书,归纳、总结和梳理了近五年中国人工智能及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现阶段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特征与趋势,并结合政策与市场情况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银行、医疗、内容生成、智能制造、汽车、电商、通信、算力调优等领域的实践经验,探讨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热点、核心特征及未来走向,为促进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指导,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智库参考。本报告分为总报告、政策篇、专题篇、应用篇、附录五个部分。
报告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自2019年起开始快速增长,2021年同比增长33.3%,2022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5080亿元,同比增长18%。2023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5784亿元,增速为13.9%,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2023年全年共发生融资事件近600起,融资金额逾700亿元人民币。2022年我国累计申请人工智能专利近8万项,在GitHub上创建的具有超高影响力(分支数大于100)的人工智能项目超过了1000个。在人才培养方面,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所人工智能技术学院。2019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先后设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育部《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新增最多的本科专业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专业。在区域方面,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地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达到2300余家。2023年,京津冀地区人工智能融资事件近180起,融资总金额260多亿元,申请相关发明专利1.8万项。
报告提出,自2017年以来我国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率先出台支持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的新措施,随后浙江、河南、贵州、云南、四川、山东、陕西等省份也纷纷发布相关政策规划,协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报告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心之一大语言模型方面的情况,我国的人工智能企业、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这方面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截至2024年5月,我国已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产品有117个。目前我国各类生成式大模型、行业大模型以及端侧大模型已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应用成果。在金融、医疗、智能制造、电商、汽车、通信等领域,大语言模型已成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工具。
报告建议,要统筹政策支持及服务,培育大模型产业生态,通过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数据共享和交互,鼓励打破信息孤岛,进而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紧密合作,促进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形成一个开放而有序的产业生态圈。结合产业发展阶段和企业需求,围绕人才、基金、产业生态等方面,发挥各部门资源优势,加强地区联动,推动相关政策形成合力、加快落地。同时建议构建完善的算力服务平台,实现云计算、大数据、大模型等行业间的互联互通与即时合作,提高计算与数据资源池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报告目录
Ⅰ 总报告
1. 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与前景: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视角
Ⅱ 政策篇
2. 人工智能法规政策梳理与分析
Ⅲ 专题篇
3. 国内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人工智能早期阶段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产业变迁
4. 通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发展概述
5. 生成式人工智能人才发展现状
6. 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与社会影响研究
Ⅳ 应用篇
7.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银行领域的应用
8.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9. 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应用
10.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
11.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12.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电商领域的应用
13. 大模型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14. 算力调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附录一 中国人工智能大事记(2023~2024年)
附录二 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图谱
来源:皮书说